2010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会议在学院召开
1月5日,由国家重大社会基金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组、英皇娱乐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英皇娱乐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0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专家圆桌会议,在英皇娱乐。英皇娱乐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杨伟民副秘书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范恒山司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杜平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李善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樊杰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研究员、政府管理学院李国平副院长、城市与区域管理系陆军副教授、薛领副教授、沈体雁副教授、张波副教授、孙铁山、中央财经大学姜玲,以及政府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博士后、研究生等出席论坛。论坛围绕“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协调机制及相关政策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对《新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课题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标准、指标、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形势评估问题,以及“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创新和政策相关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伟民副秘书长认为,新区域协调的发展时期不仅仅局限在“十二五”期间,而是一个长远时期。区域协调就是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空间结构的清晰化。“十二五”时期不仅仅要创新,更重要的是落实以前国家提出的相关政策。他认为健康城镇化的重点还应放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群。
范恒山司长认为坚持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目标或者是首要目标、制定和实施空间尺度适宜的区域政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坚持抓两头(重点地区和老小边穷地区)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手段、坚持按照经济区的方式来推进、坚持解决关键问题、坚持按照事权的划分来行使推进区域发展的职能、坚持探索稳定的、规范的可持续促进区域发展的趋势、坚持区域间的互动这八个方面作为区域协调的思路。
杜平主任认为我国目前存在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经济布局和人口布局不匹配、区域发展和分配差距不匹配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在坚持总体发展战略不变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完善主题功能区和重点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强调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基本服务均等化的政府投资政策、强化社会管理政策、积极主动的区域国际活动政策、重点扶持的重要转移支付政策。
李善同研究员认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要与国家战略要协调,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区域政策的一个重中之重。区域政策重点由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转变为缩小公共产品的差距。在社会政策和配套方面,重点要协调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
樊杰研究员认为,应该用一些重要的指标来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空间管制是形成有序的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他还认为,应该从国家层面上推进以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主导的城镇化道路。
陈耀研究员认为,区域差距的缩小首先是经济差距的缩小。经济差距最基本的就是按照人均GDP,收入差距,实际可支配的收入差距,其次是公共服务产品差距的缩小。从空间组织形态方面,他认为坚持四分法不宜改变,“十二五”期要要进一步完善围绕大都市的空间组织状态。在区域协调发展途径方面,将产业转移和承接作为一个重点。在政策体制机制方面,认为区域政策的制定还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考虑。
杨开忠教授进行总结性发言,认为2010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专家圆桌会议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并强调“十二五”继承和发扬现在已经成为四位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框架,并且继续落实和深化该框架。
2010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专家圆桌会议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了英皇娱乐在新区域协调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水平与能力,为区域经济学科在区域协调领域方面拓展了更宽广的视野。今后,英皇娱乐的中国区域发展专家圆桌会议将作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持续开展活动。
阅读次数:
杨开忠教授发言
作为国家重大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的首席专家,杨开忠教授首先介绍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他认为“新”体现在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限于经济层面的协调,而是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是它的灵魂。目前,项目已经进行两年,成果丰富,其中有一项很重要内容就是如何为国家中长期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路上的意见和参考。杨开忠教授代表课题组进行了主题发言:首先,对“十一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协调进行了概况和简评。课题组认为“十一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了四方面的基本内容体系:第一,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全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二,区域协调互动的机制。第三,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就是“十一五”期间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第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就是“十一五”期间开展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
与会专家学者对《新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课题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标准、指标、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形势评估问题,以及“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创新和政策相关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伟民副秘书长认为,新区域协调的发展时期不仅仅局限在“十二五”期间,而是一个长远时期。区域协调就是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空间结构的清晰化。“十二五”时期不仅仅要创新,更重要的是落实以前国家提出的相关政策。他认为健康城镇化的重点还应放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群。
范恒山司长认为坚持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目标或者是首要目标、制定和实施空间尺度适宜的区域政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坚持抓两头(重点地区和老小边穷地区)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手段、坚持按照经济区的方式来推进、坚持解决关键问题、坚持按照事权的划分来行使推进区域发展的职能、坚持探索稳定的、规范的可持续促进区域发展的趋势、坚持区域间的互动这八个方面作为区域协调的思路。
杜平主任认为我国目前存在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经济布局和人口布局不匹配、区域发展和分配差距不匹配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在坚持总体发展战略不变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完善主题功能区和重点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强调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基本服务均等化的政府投资政策、强化社会管理政策、积极主动的区域国际活动政策、重点扶持的重要转移支付政策。
李善同研究员认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要与国家战略要协调,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区域政策的一个重中之重。区域政策重点由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转变为缩小公共产品的差距。在社会政策和配套方面,重点要协调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
樊杰研究员认为,应该用一些重要的指标来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空间管制是形成有序的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他还认为,应该从国家层面上推进以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主导的城镇化道路。
陈耀研究员认为,区域差距的缩小首先是经济差距的缩小。经济差距最基本的就是按照人均GDP,收入差距,实际可支配的收入差距,其次是公共服务产品差距的缩小。从空间组织形态方面,他认为坚持四分法不宜改变,“十二五”期要要进一步完善围绕大都市的空间组织状态。在区域协调发展途径方面,将产业转移和承接作为一个重点。在政策体制机制方面,认为区域政策的制定还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考虑。
杨开忠教授进行总结性发言,认为2010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专家圆桌会议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并强调“十二五”继承和发扬现在已经成为四位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框架,并且继续落实和深化该框架。
2010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专家圆桌会议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了英皇娱乐在新区域协调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水平与能力,为区域经济学科在区域协调领域方面拓展了更宽广的视野。今后,英皇娱乐的中国区域发展专家圆桌会议将作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持续开展活动。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