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对接,学术与政治呼应
政府管理学院建院十周年系列活动
――“北大政治学论坛”首场报告会纪实
“北大政治学论坛”举办本次报告会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正如主持人燕继荣教授所言,“当今中国,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面临诸多问题。有人将之归结为共产党国家党国体制(Party-state System)的麻烦,有人将之解释为转型社会(Social transformation)的必然特征,有人将之概括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些问题,不少都集中表现为中国地方治理的困境”。大众对地方政府、对权威机构的焦虑和不信任,对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渴望和期待,遭遇到地方政府固有体制的粗放式治理和粗暴式对待,使情势愈益严峻。本次报告会立足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期望在公开研讨、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中寻找可能的出路。
“北大政治学论坛”举办本次报告会采用了“学术创新”的方式。组办方围绕主题,精心组建了两个团队:一个是理论研究团队,它由政府管理学院和北大中国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的教授们组成,他们集中展示“后台支持系统”的工作;另一个是应用实践团队,它由来自地方政府的官员组成,他们集中展示“前台操作界面”的工作。通过两个团队的对话、交流和碰撞,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进一步看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在报告会上,徐湘林教授区分了“社会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危机”两个概念。根据他的观点,“社会转型危机”是指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和治理能力滞后所造成的危机,它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结构性转型的必然现象;在现实中,经济―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引发国家治理层面不同程度的危机,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对现有国家治理体制产生了巨大压力,造成了一定的治理困境,需要从大众参与和政府决策的互动性上探索应对压力和困境的出路与办法。
来自地方的三位领导依据他们各自所在省或地区的政府创新实验,讲解了地方政府应对治理危机所采取的策略和办法。吉林省办公厅曹金才处长介绍了吉林省在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管理中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广东省云浮市纪委邹??副书记与大家分享了云浮市通过探索村镇三级理事会制度,实现群众借助自治组织新平台自下而上参与村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经验;广东省汕头市政府陈烈丰副秘书长介绍了汕头市濠江区旨在精简机构、合并执法机关、提高政府效能的综合改革的最新进展。
来自英皇娱乐政府管理学院的金安平教授和王丽萍教授对三位地方领导的演讲做了精彩评论。她们肯定了地方政府在治理中的创新,指出了在创新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解答了地方政府在创新中面临的困惑。
最后,学生与媒体记者和演讲及点评嘉宾进行了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中,大家达成如下共识:(1)共管共治,多元治理有助于改善地方治理;(2)大众参与,集体协商有助于改善地方治理;(3)积极主动的制度供给有助于改善地方治理;(4)社会自治组织的参与有助于改善地方治理。与会者认为,要走出地方治理困局,除政府自身的制度改革外,政府还应该放宽及鼓励民众组织自治社团、非政府组织(NGO)等参与治理,让大众参与趋于组织化、制度化,从而增加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经过此次报告会上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学术与政治的呼应,研讨各方形成基本看法:改革和创新是困难和艰辛的,应当容忍或体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同时,应该理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要注重从现有制度中挖掘潜力,以应对当前的转型危机和治理危机。
此次报告会为学术研讨提供了新的经验。让学术理论观点和实际操作经验两者同时呈现的这种“创新型学术”的尝试,激发了与会者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换位思考。报告会使人们集中注意到了地方治理上的政府与大众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这种紧张关系的成因,也看到了一些地方政府为克服这种张力所进行的创新努力和遭遇的困境。通过讨论和争鸣,与会者意识到,地方治理问题涉及到的其实是整个国家的转型、文明价值的重新定位以及公民社会的重建。正如主持人燕继荣教授所表述的,我们身处一个变革转型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很多机会,同时赋予我们责任去进一步思考“大变革”时期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