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现代化:现状、趋势与挑战”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6年5月28至29日,由英皇娱乐中国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编辑部协办的“地方治理现代化:现状、趋势与挑战”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英皇娱乐徐湘林教授和张长东博士、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和高翔副教授、波士顿大学Joseph Fewsmith教授和博士候选人陈昊、乔治?华盛顿大学Bruce Dickson教授、福特汉姆大学Carl Minzner教授、哈佛大学Kyle Jaros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詹晶教授、台湾大学徐斯勤教授、清华大学孟天广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林雪霏博士、中央编译局陈雪莲研究员和袁倩博士、山西大学董江爱教授,以及江西师范大学骆江玲副教授等三十余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参会学者通过新近的实践观察和规范的研究工具,就中国地方治理问题开展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5月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中,徐湘林、郁建兴和Fewsmith三位教授先后致辞。徐湘林教授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并强调了在当前时期开展地方治理研究的重要意义。郁建兴教授指出,以差异化探索为核心的地方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Fewsmith教授则表示,应重视分析中国地方治理所处的政府体制,分析系统结构特征如何影响地方治理绩效。
地方治理既是我们认识、理解当下中国政府治理绩效的窗口,也是进一步判断、预测中国未来治理格局的重要切入点。在以“地方创新的动力与机制”为题的第一场专题讨论中,郁建兴教授剖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新进展――“请示授权”的形成动力与运行逻辑;陈雪莲研究员基于一千多项地方政府创新案例,阐释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模式;张长东博士则通过数据分析了影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诸多因素。在Fewsmith教授对演讲做出评论之后,三位发言人的回应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
第二场专题讨论围绕“地方政府与公共服务”展开。孟天广博士论述了当代中国再分配质量与民众政治信任之间的复杂关系;陈昊对次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进行了比较研究;高翔副教授则针对影响地方党政负责人行为趋向的因素提出了独到见解。Dickson教授对三位青年学者的报告提供了精妙评论和建设性意见。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与地方的互动方式呈现出新的样态。为此,“地方治理与‘中央―地方’关系”成为第三场讨论的中心议题,围绕该议题,Minzner教授对中国地方治理始终面临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历史回顾与分析;林雪霏博士基于翔实的案例,考察了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结构性约束;王诗宗教授则阐释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志愿失灵问题。在徐斯勤教授对三篇论文分别做出评议后,研讨会首日议程在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中结束。
第四场专题研讨于29日上午举行,主题为“地方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本场研讨分为两个环节,分别由郁建兴教授和徐斯勤教授担任主持人,徐湘林教授和董江爱教授担任评议人。首先,徐斯勤教授考察了2010―2015年广州萝岗区的集体协商行动,提出了这一事件对于化解劳资纠纷的独特意义。董江爱教授讨论了资源型地区地方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走向。Kyle博士重点关注的是中国不同地区间地方政府能力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詹晶教授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应对与资源相关的社会冲突时所采用的典型策略。与此类似,袁倩博士则以理论的视角构建了地方政府“维稳”策略的三维分析框架。最后,骆江玲副教授则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演进及地方实施的逻辑进行了探讨。发言人精彩的研究和演讲引发了现场学者的深入探讨。
在此次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徐湘林教授肯定了研讨会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了其热烈、活跃和深入的特点,向参会学者和会务人员表达了谢意,并展望了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前景。在与会学者和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地方治理现代化:现状、趋势与挑战”国际研讨会致辞圆满落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地方治理的趋势如何,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实践层面的疑问客观上呼吁着中国地方治理研究的不断推进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