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娱乐

图片

英皇娱乐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李雪、张长东 | 从市场转型到税收国家的转型

本文原标题为Grassroots State Reconfiguration Under Tax State Transition in Rural China(税收国家转型下中国农村基层国家的重构),原文链接https://muse.jhu.edu/pub/250/article/968529

 

论文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市场转型与税收国家转型的双重转型。市场转型使得资源集中到市场部门,从而提高了对直接生产者的回报;税收国家的转型则意味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的税收制度,能够更有效地从市场、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汲取税收,并将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双重转型推动了制度变迁,通过对市场盈余的汲取和再分配,从而重塑社会不平等格局。学术界对市场转型的研究汗牛充栋,但关于当代中国税收国家转型的特征及后果,研究较少。

作为国家权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税收国家转型不仅仅影响国家权力的运作、基层政权建设的策略,也对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税收中国农村税收制度的变迁——税收国家转型——为我们理解中国基层政权变迁及社会不平等格局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计划经济时期,农村主要通过粮食的计划收购和农业税(包括地方附加)汲取农业产出,以人民公社为单位集体缴纳。农村基层干部既是税收征集者也是盈余的再分配者。市场转型以来,随着人民公社解体,村干部转变为包税人(tax farmer),在征收税费时,除了固定的农业税需上缴,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截留的各种费用,且几乎不受上级政府监管。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基层运转,却导致了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并导致了国家内卷化,即国家的汲取能力并未随之有效提升,其在农村的合法性基础反而不断被侵蚀。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终止了村干部作为包税人的角色。与此同时,国家通过下拨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反哺农村,村干部逐渐转变为上级政府跑腿办事的(半)官僚(与正式公务员相比,村干部的薪水低得多,晋升机会少,且几乎没有公务员所享有的社会福利。因而我们称其为(半)官僚),从地方财政或上级转移支付中获得常规收入。

取消农业税促成了村干部从握有实权的包税人向依靠上级政府发工资的(半)官僚身份的转变。包税制是广泛盛行于前现代社会的税收方式,而官僚化则意味着现代国家制度建构。那么,聚焦于中国农村基层的国家政权建设模式,本研究的问题是:在税收国家转型期间(具体而言,废除农业税费前后),国家的制度建构策略如何演变?这些不同的制度策略对农民和村干部有何影响?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将CHIP数据(2002年至2013年)的个人与村级数据与县、省的财政数据整合起来进行分析,发现废除农业税终止了包税制,促进了国家基础性权力向基层社会的伸展。在税收转型之前,村干部作为包税人,无论村庄和县级的财政状况如何,他们都享有高于普通农民的收入优势。但在废除农业税费之后,村干部失去了征税和分配盈余的权力,转变为依赖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半)官僚。因此,在财政转移支付不足的大部分地区,他们失去了相对农民的收入优势。换言之,村干部的官僚化反映了国家试图将村干部纳入国家层级结构的努力。通过维持国家在农村社区的影响力,国家能够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再分配政策。我们将国家组织向农村社会的伸展视为国家重建的一个方面,并将其称为基层国家重构(grassroots state reconfiguration)。

 

【论文贡献】

本文深化了我们对税收国家转型对基层政权及收入分配的影响的理解。我国双重转型下的基层政权重构不遵循西方的国家建构路径,即通过建构中央集权的税收权力,从间接的包税制发展为直接的税收国家。与之相反,中国的农村基层政权重构是通过废除农业税实现的。通过废除征税权力,将村干部从包税人转变为半官僚,反而增强了国家在农村的统治基础。这一发现很好地回应并丰富了坎贝尔三十年前的论断:政治精英改变税收水平和形式的努力,对国家建构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引入税收这一关键但常被忽视的国家权力维度,对市场转型的争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国家权力不仅包括再分配权力,汲取权力同样重要。当国家改变了其收钱、分钱和花钱的方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家做事的方式,重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而也塑造了个人的生活机遇。

 

【作者简介】

李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全球化、政治社会学、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政策。相关论文发表于《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等中英文期刊,出版专著《社会学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现代国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研究项目。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张长东(本文通讯作者),英皇娱乐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系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制度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财政社会学、中国政治。在China Quarterly, Governance, Sociological Theory,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Politics and Society,《政治学研究》《北大政治学评论》《公共行政评论》等刊物发表中英论文多篇,专著Governing and Ruling: the Political Logic of Taxation in China(密西根大学出版社2021年),Taxation and Govern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与吕晓波合著,剑桥大学出版社 2025)。译著有《强国家与弱社会:第三世界的国家能力》等。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